精品课程 | 管理经济学:原来可以这样学!

2020年11月05日 14:27 点击数:

 

经济是什么?

经济,之于我们,是什么?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吕康银教授主讲的管理经济学从这里开始······

无需说教灌输,没有照本宣科,一个个经典案例的讲述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牢牢吸引住每一道求索的目光。

2020级学员赵力标:

经济是什么?起初,经济学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遥远,很缥缈的概念。但是吕老师却用自己处理婆媳关系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经济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大众保时捷收购案到市场供求再到竞争垄断,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基础教学,老师总会说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舍弃掉红花绿叶,舍弃掉风花雪月,舍弃掉繁杂的表象,去追溯其根本,找寻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找到发展的机会,顺应大的宏观经济才能让自己获利。

2020级学员韩肖:

与我以往的认知不同,吕康银教授不唯教材,而是通过案例和故事去引导大家去思考、探索、总结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课堂上通过分析豪门汽车收购案,使我懂得,在宏观经济下,个人力量的渺小;通过扮演买卖双方的互动方式,学到了在经济学中,利己是必要的。因为利己才能达成交易,才会产生市场经济。

现代经济学的源流;重农主义基本观点;古典经济学基本观点······课堂上,吕康银教授博古论今,旁征博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把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范式娓娓道来。

2020级学员张睿健: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教授起来很复杂,学习起来很枯燥的课程,往往给同学们知难难进的感觉,但吕教授却把这门课程教授得易于理解却又不失深度,最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们学习理解的负担。平心而论,硕士研究生的求学过程艰难而枯燥本无可厚非,而能把一门艰涩难懂的课程蜕变得栩栩如生,足见吕教授深厚的教学功力以及对课程求精求益的苦心经营。

2020级学员商静:

我是一名理科生,在上课之前我对经济学的印象就是数字,觉得经济和金融是孪生兄弟,是离我非常遥远的话题。曾经有位学习规制经济学的朋友跟我说经济学可以用来做很多决策,当时我还迷惑不解。当我走进东师MBA,走进吕老师的课堂,似乎找到了答案。亚当斯密说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我觉得吕教授的课程于我而言亦是一只无形的手,推着我迈过经济学的门槛,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经济学是理论,理论是抽象的

抽象的理论有用吗?

理论是抽象的,但我们不需要1:1的地图!

经济学是穿透现象看到本质的一双慧眼。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走出吕康银教授的管理经济学课堂,每个学员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收获。

——通过管理经济学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除了学到多少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转变,意识到自己该如何去看待发生的事情,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用经济学的眼光寻找事情的根本原因。

——《管理经济学》这门课直指管理和经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我们的具体工作实践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无疑是工商管理硕士的C位必修课。吕教授所讲的案例古今中外兼顾,其间又着重分析近年发生过的、与我们实际工作关联度较强的实例,与时俱进地更新优化课程质量,让同学们能在现实工作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镜鉴比对、吸纳百川。

——吕教授在授课过程中一直在强调,MBA课程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同学们的实用性思维,改变了以往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死记硬背模式,实实在在地把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施行落地。应该说,这种解决方案思维也正是工商管理课程的精髓,工作中的职业经理人需要的绝不是知识理论的恶补,而是以结果为前提的实战储备背书。

——“问题总是伴随着其解决方法而存在”,“想要改变事情的结果,就要改变前提条件”,“当下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最优选择”,这些理性、客观的思想,为我开辟了另一条看待问题之路。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我已走在这条路上。

——对于吕康银教授所讲授的《管理经济学》课程,能够参与其中我倍觉幸运和荣幸,对课程的理解受益匪浅、启发良多,为今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吸取了充足的养分,这一课也必将为我今后的发展提供强劲助力!

——听吕老师的课总觉得听不够。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六点半,老师孜孜不倦的向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每一分每一秒都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而她早已累的站不直身子,我们看着都觉得心疼,更加珍惜和老师在一起上课的时光。才思敏捷的吕老师让我觉得“经济”不再是一个陌生刻板的词语,课程结束并不代表我们对经济学探索的结束,我会沿着吕老师指引的方向继续探索求知。

名师足迹:

吕康银

196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

1987年入学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1991年获得东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并考入经济地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1994年获得东北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0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004年获得东北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2005年进入“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01年在北京大学进修一年;

201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1年;

2012年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半年。

现任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任劳动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工商管理专业学位(MBA)指导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尤其对劳动力市场分割、收入分配差距、人力资源管理微观问题等坚持长期的关注和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项,及多项国家部委、省级纵向项目;发表SSCI,CSSCI等论文40余篇;获得省市级科研教学成果奖。

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首届“东师学者”青年学术骨干;第十一批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首届“吉林省教育厅新世纪人文社科优秀人才”;“2012年度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奖”;“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

她热爱教学,热爱教育事业;她积极、向上、勤勉、严谨;她是吕康银,很多MBA学员的偶像,那个在课堂上闪闪发光的师长。